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检索80年代中文期刊的文献用什么检索工具(科技
  • 高校科技免费论文(高校科技免费论文有哪些)
  • 论文成果形式描述范文
  • 最新进度!聊城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案和发展规
  • 电子科技大学向雨桐:选择了考研就一定要坚持

通知公告

  • 《中国高校科技》投稿方式
  • 《中国高校科技》期刊栏目设置
  • 中国高校科技版面费是多少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(科技)天津大学DNA存储取得重大突破 可让信息

来源:中国高校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17日 09:29:48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DNA存储高效低耗,但作为一种链式生物大分子,在体外常温保存时会面临DNA断裂降解等风险,严重影响信息存储的长期可靠性,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。对此,元英进团队设计了基

DNA存储高效低耗,但作为一种链式生物大分子,在体外常温保存时会面临DNA断裂降解等风险,严重影响信息存储的长期可靠性,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。对此,元英进团队设计了基于德布莱英图理论的序列重建算法来解决DNA断裂等问题。该算法结合贪婪路径搜索和循环冗余校验码来实现断裂DNA片段的高效从头组装,从原理上支持了DNA存储的长期可靠性。

本文转自:新华社

2021年8月元英进教授团队取得DNA存储的重大突破,从头编码设计合成了一条长度为碱基对、专用于数据存储的酵母人工染色体,将两张经典图片和一段视频存储于人造染色体中,利用酵母繁殖实现了数据稳定复制,并用纳米孔测序器件实现了数据快速读出与无错恢复。

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(张建新、赵晖)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,该校合成生物学团队创新DNA存储算法,将十幅精选敦煌壁画存入DNA中,通过加速老化实验验证壁画信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,在9.4℃下可保存两万年。该算法支持DNA分子成为世界上最可靠的数据存储介质之一,可以让面临老化破损危机的人类文化遗产信息保存千年万年。

从结绳记事、仓颉造字到磁带、硬盘等现代磁光电存储技术,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存储技术密切相关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数据存储方式不断迭代创新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下一代存储技术——DNA存储。“据国际数据公司估计,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惊人的175ZB(1ZB≈10的21次方字节)。全世界都在建数据中心,数据中心的能耗是惊人的。DNA存储由于其高存储密度与低能耗处理等特点,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存储技术,成为应对数据存储增长挑战的新机遇。”元英进院士介绍说。

该成果近日发表于《自然·通讯》上。

这是继基于人工合成染色体的酵母体内信息存储模式取得突破后,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团队在DNA信息体外存储模式上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。(完)

结合该序列重建算法(内码)与喷泉码算法(外码),团队设计编码了6.8MB敦煌壁画,合成了承载图片信息的DNA片段21万条。为数据的长期可靠性,团队制备了一个没有任何特殊保护的DNA水溶液样本,并在70℃下加速样本断裂、降解长达十周。处理后的DNA片段80%以上都发生了断裂错误,依靠设计的序列重建算法依然可以准确组装并解码96.4%以上的片段,再通过喷泉码解决少量片段丢失的问题,原始的敦煌壁画图片依然能够完美恢复。根据理论推算,这种程度的高温破坏相当于实验室常温25℃一千年或者9.4℃长达两万年的自然保存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高校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gxkj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7/2269.html

上一篇:湖南科技大学三幅作品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
下一篇:【黄河安澜】国家大学科技园让青年人才“稳扎

中国高校科技投稿 | 中国高校科技编辑部| 中国高校科技版面费 | 中国高校科技论文发表 | 中国高校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高校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